欢迎访问四川绿威防治重庆分公司官方网站!
今天是:
全国统一投诉电话:400-000-4625
知识百科 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- 行业资讯 - 知识百科

【常见有害生物】蛞蝓

来源:绿威防治 发布时间:2019-01-15 点击次数:498 【字体:    

蛞蝓 [kuò yú](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)为腹足纲,柄眼目,蛞蝓科动物的统称。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(不是蚰蜒),俗称鼻涕虫,是一种软体动物,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。雌雄同体,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,体表湿润有黏液,民间流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捕杀方法的确有用。

1.png

外形特征

常见蛞蝓像没有壳的蜗牛。成虫伸直时体长30~60毫米,体宽4~6毫米;内壳长4毫米,宽2.3毫米。长梭型,柔软、光滑而无外壳,体表暗黑色、暗灰色、黄白色或灰红色。触角2对,暗黑色,下边一对较短,约1毫米,称前触角,有感觉作用;上边一对长约4毫米,称后触角,端部具眼。口腔内有角质齿舌。体背前端具外套膜,为体长的1/3,边缘卷起,其内有退化的贝壳(即盾板),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,即生长线。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。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,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。崎钝。粘液无色。在右触角后方约2毫米处为生殖孔。卵椭圆形,韧而富有弹性,直径2~2.5毫米。白色透明可见卵核,近孵化时色变深。幼虫初孵体长2~2.5毫米,淡褐色,体形同成体。


生活习性

蛞蝓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。5-7月在田间大量活

 动为害,入夏气温升高,活动减弱,秋季气候凉爽后,又活动为害。野蛞蝓怕光,强光下2-3小时即死亡,因此均夜间活动,从傍晚开始出动,晚上10-11时达高峰,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。耐饥力强,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。阴暗潮湿的环境适合其生活,当气温11.5-18.5℃,土壤含水量为20-30%时,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。

蛞蝓取食广泛,主要吃婆芋、面包树、雀榕、血桐、蟛蜞菊、双花蟛蜞菊、蔬菜、蘑菇球根、蘑菇等植物、真菌及其果实等。


生长繁殖

蛞蝓5-7月产卵,卵期16-17天,从孵化至成贝性成熟约55天。成贝产卵期可长达160天。野蛞蝓雌雄同体,异体受精,亦可同体受精繁殖。卵产于湿度大且隐蔽的土缝中,每隔1-2天产一次,约1-32粒,每处产卵10粒左右,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。

2.png

危害特点

蛞蝓取食草萄叶片成孔洞,或副食其果实,影响商品价值,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。

遇见时可将食盐或白砂糖洒在蛞蝓身上,数分钟之后会因身体大量脱水而导致死亡。


粉红色品种

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卡普

塔尔山脉发现一种奇特的大型粉红蛞蝓,体长可达到20厘米,主要以苔藓为食。直到2013年,生物分类学家才正式该物种归入红三角蛞蝓,将它命名为“Triboniophorus graeffi”。

这种蛞蝓平时白天将身体掩埋在发霉树叶之下,有时夜晚会数百只爬出来吞食树上的霉菌和苔藓。 

由于没有天敌,仅存在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死火山的巨大粉红蛞蝓,最大可长到20厘米长。然而这种生物却日益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,或因山上的气温过高而灭绝。

据报导,这种粉红色的巨大蛞蝓仅存在于悉尼西北部500公里的卡帕塔山(Mount Kaputar),它们或因赖以生存的潮湿环境被高温吞噬而面临灭绝的困境。

这种巨大粉红蛞蝓在2013年被新州科学委员会列入濒危生物保护名册,其起源可追溯到距今1.8亿年前的冈瓦那大陆时期。它们白天隐藏在树叶下,晚上觅食。

3.png


防治方法

1.用浓盐水喷洒地面去除成虫,

2.用米糠或豆饼加入2%砷酸钙或砷酸钙铝制制成毒饵诱杀

上一页:【常见有害生物】褐家鼠下一页:【常见有害生物】钉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