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的媒介生物主要包括三类:
第一类是无脊椎动物门蛛形纲的动物,包括蜱、螨等;
第二类是昆虫纲的动物,主要有蜚蠊(蟑螂),双翅目的蚊、蝇、虻、蠓、蚋,蚤目的蚤和膜翅目的蚂蚁;
第三类则是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啮齿动物,俗称鼠类。它们通过在不同宿主间传播病原体而导致疾病流行,掌握其流行规律,对口岸输入性虫媒病的防控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。
流行空间的地域性
媒介生物的地理分布大都各有其自然地离区系分布的特点。比如非洲的锥虫病(昏睡病),此病由舌蝇类传播,而后者的分布局限于热带非洲一定的地理景观地区。疟疾的分布广及全世界,但传播疟疾的按蚊各国和各地区的主要、次
要媒介蚊种均有不同,如我国南方山区主要由微小按蚊传播,而中部和北方平原地区则由中华按蚊传播。又如我国的森林脑炎主要是由全沟硬蜱传播,它大量发生于东北和新疆的原始森林里,其成虫和若虫经常侵袭林区活动的人群,
使人致病;另外还有一些血蜱和革蜱在林区数量一般较少,是次要媒介,它们在动物之间的传播似乎更重要。
流行时间的季节性
大部分媒介生物是昆虫,由于昆虫是变温动物,其孳生、生活、繁殖受制于环境条件,特别是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和降雨量等气候因素,对其种群的发生和增加具有密切关系。一般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发生常紧随媒介数量的增加而暴发流
行,两者的季节消长基本上一致,媒介在前,疾病在后,这是因为在生物性传播中,病原体在媒介体内需要经历一个外潜伏期。另外,人畜由媒介感染病原体以后至发病也有一个内潜伏期。两个潜伏期相加约等于媒介种群数量升降曲
线和媒介生物性疾病病例数量曲线间隔的时间,这仅适用于生物性传播方式的媒介,至于机械性传播方式的则不必经过外潜伏期,间隔时期亦相应地缩短。
媒介最适宜的增值季节和种群数量高峰随种类而不同,因此它们大量传病的季节亦迥异。例如一般蚊虫大量发生于夏秋,蚊媒病高峰也常见于夏秋。反之,人虱的繁盛季节是冬春,因此虱媒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也在冬春最为流行。同
样是暖季发生的昆虫,但由于它们的季节高峰不同,疾病流行时期亦常不同。此外,在媒介生物性疾病中,急性病症流行的季节性颇为鲜明,而慢性虫媒介如黑热病和丝虫病等的流行季节性则不明显,缺乏清楚的流行曲线,显然得病
都是在虫媒发生的季节里。有人分析婴儿的出生日期及其感染黑热病日期,表明患者都曾经过一个白蛉季节。在自然情况下确定某种昆虫是自然传染媒介,或者通过防治虫媒介所取得的效果作验证,使用婴儿发病率的检查方法,在某
些情况下是很有意义的。
我国37种法定传染病中,甲类传染病有鼠疫,乙类传染病有疟疾、登革热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流行性出血热、布氏杆菌病、钩端螺旋体病、炭疽、狂犬病等,丙类传染病有地方性斑疹伤寒、黑热病、丝虫病等都是
媒介生物性疾病。虽然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发病数量约占法定传染病总发病数的5%~10%,但死亡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死亡数的30%~50%。口岸媒介生物工作者的重要任务,首先是通过调查研究本口岸、往来国家和地区媒介生物
性疾病的主要、次要媒介种类,借以明确防制重点,有的放矢;然后研究其生物学及流行病学规律,找出薄弱环节,依规律防制,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