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日,成都地铁线网票制由现行的“区间计价”调整成“里程计价”。地铁票制调整涉及千家万户,关乎老百姓出行成本和切身利益。
为何要对地铁票制进行调整?票制调整后如何提升地铁运营服务水平?针对公众关心的话题,成都市交委主任刘兵做出回应。
关键词:调整原因
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:自成都市地铁1号线开通以来,地铁一直采用区间计价制,本次调整为里程计价制,您能否解读一下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调整?
刘兵:本次地铁线网票制调整,有三个方面的原因:
首先是要确保地铁票制科学性,地铁票制主要分为区间计价、里程计价和一票制三种方式。此次票制调整以前我市采用区间计价,该计价方式因简便直观,易被乘客理解和接受,国内大多数城市在地铁开通运营初期均采用区间计价。随着成都地铁线路不断向周边区(市)县延伸,站间距离差异较大,同网不同价、计费不科学的弊端显现,国内轨道交通超过100公里的城市均采用里程计价方式,因此有必要对现行区间计价方式进行调整。
其次是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永续发展。一直以来,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,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公共财政保障力度。一方面,进一步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。2020年,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达到500公里以上;另一方面,确保对公共交通运营补贴的财政支持。常规公交方面,目前中心城区常规公交运输成本为2.89元/人次,实际票价仅0.87元/人次,2016年成都市仅常规公交运营补贴就达32亿元,补贴额度居全国前三位;地铁方面,根据地铁运营成本监审报告,票制调整前单位人次成本为10.8元/人次,实际票价仅为2.9元/人次,运营亏损将随着运营里程的延长而快速增长,据测算2020年投运500公里后,成都地铁运营每年亏损将达到40亿元以上(不含大中修和还本付息),财政补亏压力增大,为实现财政公共支出可持续和城市公共交通永续发展,有必要对票制进行调整。
三是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的公平性。政府财政性资金取之于民、用之于民,需保证在公共安全、医疗卫生、教育环保、社会保障、交通运输等各民生领域均衡投入,若公交财政补贴较多,势必导致政府在其他民生领域的投入减少,从而影响其他民生事业的发展。同时若保持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较高的财政补贴,对未开通轨道交通的远郊城市和农村地区而言,因未享受较高财政支持也显得不公平。
关键词:城市对比
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:有网友反映,本次地铁票制调整涨幅过大,这是否与倡导的“绿色发展”理念有冲突?
刘兵:2016年成都市财政收入1175亿元,北京、上海财政收入分别为5081、6406亿元,成都仅为上述城市的五分之一,但成都市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逐年不断增加,2016年地铁建设投入300亿元,2017年为450亿元,2016年成都市公共交通运营财政补贴约32亿,即使本次地铁票制调整后,地铁票务收入仅占地铁总成本的27%,剩余73%仍然由财政补贴。政府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,大力发展公共交通,就是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加安全、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,这与鼓励和倡导绿色出行的理念是一致的。
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:地铁线网票制调整后,有市民认为成都地铁票价水平超过北京、上海、广州,您对此有何解读?
刘兵:尽管成都市财政收入低于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,财政公共支出也相比较低,但是仍然保持对公共交通的高额补贴,地铁票制调整后票价总体水平低于北京、上海等城市,具体如下:
地铁乘坐8公里以内,成都相比北京、上海更便宜(成都为2-3元,北京上海均为3-4元),约占乘客总数的37%。成都与北京相比,乘坐8公里到18公里范围内票价相同,约占乘客总数的42%;乘坐18公里以上略贵,约占乘客总数的21%。成都与上海对比,乘坐8公里到12公里范围内票价相同,约占乘客总数的20%;乘坐12公里以上略贵,约占乘客总数的43%。据统计,此次票制调整后,20%的乘客出行区间价格未发生变化,约65%的乘客出行区间价格上涨1元。
另据2010年地铁1号线开通当年测算,每位乘客全年地铁出行费用占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约为6%,本次票制调整后,每位乘客全年地铁出行费用占成都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约为5%,交通出行费用在人均居民收入中的占比有所下降。
关键词:优惠措施
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:本次票制调整后,有没有进一步考虑推出相应优惠措施?
刘兵:目前轨道集团已推出生肖卡、星座卡等计次卡,可一定程度减少长距离出行乘客出行成本。下一步成都市交委将会同轨道集团结合新线开通客流变化情况,在科学吸收群众意见的基础上,做好财力测算,按计划出台针对高频次出行群众的优惠政策,为市民乘坐地铁通勤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。
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:本次票制调整后,将采取哪些措施提升地铁运营服务水平?
刘兵:一是通过增加上线列车对数、优化列车开行交路等措施,进一步压缩行车间隔,缓解客流需求与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;二是进一步优化车站设备布局,强化高峰时段客流管控,确保客流组织疏导有序;三是加快地铁线网建设,推进新线投入运营,为乘客出行创造更好的条件;四是增加电子支付等多样化服务措施,确保乘客高效、便捷出行。